欢迎访问重庆选墓网

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行业资讯

2019年加快生态安葬亟待破坎推进

发布时间:2019-04-18 点击次数:88次

近年来,花坛葬、树葬、海葬、晶石葬等生态安葬方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,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。“中国网事”记者调查发现,受“入土为安”传统观念、生态安葬供给不足等因素影响,目前生态安葬方式占比依然偏低,需进一步移风易俗改变传统殡葬观念,增加优质生态安葬服务有效供给,加大奖补力度倡导民众选择生态安葬。

伴随着人们理念的转变,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,生态安葬越来越引起人们的认同。诚如媒体报道,将骨灰葬入花坛,化作春泥更护花;将骨灰撒入大海,与大自然融为一体;将骨灰做成生命晶石,永久保存慰藉思念……这些生态葬渐成新选择乃至成为新时尚。与之相伴的是,人们已经对此习以为常,甚至乐于参与其中。

不过,另一方面更须看到,受多重因素制约,生态安葬的全面普及开来仍需迈过几道关。以媒体梳理的障碍因素为例,传统殡葬观念需与时俱进,优质生态安葬设施和服务供给不足,部分商家不当引导亟待加强监管。尤其是,一些地方的公益性公墓仅仅是骨灰埋葬地,环境堪忧,文化内涵缺失,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。

生态安葬亟待破坎推进,首先,从政策上须稳步推进。2018年1月,民政部等16个部门制定《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提出到2020年,节地生态安葬比例达到50%以上。从地方来看,目前全国24个省份出台了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具体实施意见。故此,当下最为重要的是,让这些政策能够真正落地。

其次,在舆论引导上须推进。目前生态安葬方式占比依然偏低。而观念的引导,既要抓住清明节这样的重要时间节点,更应该注重使其常态化,而不能让生态安葬只是热闹与关注一时。对此,既需要各级政府发挥好“有形之手”,对一些封建迷信进行整治与遏制,摈弃不文明的殡葬形式和攀比之风,更需要媒体加强生态安葬知识的宣传普及。

再者,在服务保障上须推进。以浙江杭州为例,作为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地区,节地生态安葬已经成为杭州市减轻群众负担、保障基本安葬需求的重要途径。目前杭州市按照“适度控制发展传统葬式公墓,有山地区发展生态墓地,平原地区发展骨灰存放设施”的原则,合理布局公墓设施,持续加大现有墓地升级改造力度。这无疑值得称道与借鉴。

殡葬改革工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,事关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。从长远来看,推进节地生态安葬不仅是惠利家庭的大事,更是惠利环境保护的大事。而在推进中难免会遇到诸多障碍,越是如此越需要破坎推进。比如,对海葬、树葬、草坪葬等不占土地、不保留骨灰方式进行生态安葬的,给予适当奖励补贴等。这些积极举措同样可以大胆尝试。


Copyright © 2016-2024 cqaff All Rights Reserved. 渝ICP备16011373号 XML地图
  • map
    查看地图
  • 13800138***
    咨询热线
  • message
    短信咨询